第一辑
难忘军旅
英雄连队史迹选篇
接过父兄的枪
一潘家峪人民送子女到“潘家峪复仇团'
11月7日,广州部队某部“战斗模范连”(原“潘家峪复仇团”--六连的同志们,敲锣打鼓,热烈欢迎河北省丰润县火石营公社潘家峪大队的青年入伍。在隆重的授衔、授枪大会上,原“潘家峪复仇团”连长潘化民的女儿潘树玲等5个青年,加入“战斗模范连”的英雄行列,接过父兄用来战斗过的枪,继续战斗。
潘家峪是冀东抗日据地的一个英雄的村庄。1941年1月25日,日寇对潘家峪人民进行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全村1700多人,被残杀 1230人。但是,潘家峪人民并没有被吓倒,共产党员潘化民等揩干了身上的血迹,掩埋了乡亲们的尸首,组成了“潘家峪复仇团”,同日寇、汉奸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42年8月,复仇团编人八路军以后,几经整编,成为某团六连。在战争年代,六连南征北伐,转战万里,从东北打到海南岛,为祖国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绩。
解放后,潘家峪人民在党和毛主席的英明领导下,生产连年丰收,英雄的潘家峪变得更美丽。全村269户人家都盖上了新房,村里安上了电灯,许多社员家庭还买了收音机、缝纫机。但是,潘家峪人民没有忘记这幸福生活的根源,更加怀念复仇团的英雄部队。当年在复仇团战斗过的老战士,经常拿着当年用罐头盒造的手榴弹和从日本鬼子手中夺来的刺刀,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
今年5月,“战斗模范连”连史调查小组到潘家峪搜集“潘家峪复仇团”战斗事迹,潘家峪人民和阔别了二十多年的部队又取得联系,人人欢欣鼓舞,激动万分。当时,18个老人便找到了大队党支部,要求送子弟到复仇团当兵。8月间,当美帝国主义对越南民主共和国进行武装侵犯的消息传来,潘家峪人民义愤填胸,原复仇团连长潘化民的爱人带着女儿潘树玲第一个来到大队党支部报名参军。她对党支书说:“化民牺牲时曾嘱咐我,孩子长大后,一定要送到八路军去,为千百万死难的烈士报仇!如今,美帝国主义又在横行霸道,我把树玲送到复仇团去,接过她爸爸的枪,狠狠地揍那些敢来侵犯的豺狼!”潘树玲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她和刘兰英、潘树鹏、潘瑞君、潘贺全,一齐被大队党支部选送到复仇团去当兵。
出发那天,大队党支部举行了隆重的欢送大会。会上,县委、公社各级领导对5位青年提出了恳切的期望。老工作模范、64岁的潘屏周老大爷抚摸着儿子潘树鹏的肩膀说:“孩子,你知道吗?23年前,我送你大哥树俭到复仇团去当兵;20年前,我送你三哥树庸参加八路军,他们都为人民立下了战功。今天,我又送你到复仇团去。孩子,要不是毛主席领导大伙打江山,咱们贫下中农怎能得翻身呀!你到部队上,可要记住旧社会的苦,不要丢掉贫农的本色,要好好学习,好好锻炼,接好革命的班哪!”潘树玲的母亲含着泪花,对乡亲们说:“树玲是我生的,可是她是党养大的,这回我把她交给党了。愿她接好她父亲老八路的班,为老根据地人民争光!”5个新战士带着父辈的嘱托,怀着英雄故乡人民的期望,在大队党支部监委、贫下中农委员会主任潘福廷老大爷的陪送下,来到了复仇团。
在授枪、授衔大会上,“战斗模范连”“潘家峪复仇团”的现任连长王子新将崭新的半自动步枪授给了新战士。潘树玲等激动地举起步枪,在毛主席像前庄严地宣誓说:“我们接过了父兄们用来战斗过的枪,我们一定紧握这杆枪,跟着共产党,跟着毛主席,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听了青年的誓言,潘老大爷含着兴奋的泪花说:“我们穷人的天下是靠枪杆子打出来的,现在你们接过了老一辈的枪杆子,就一定要永远战斗,永远革命到底!”
深受着革命前辈英雄事迹激励的5位青年,来到连队的第二天,不顾长途跋涉的疲倦,迫不及待地去苦练杀敌本领。人们相信,来自英雄的潘家峪的新战士,将在英雄的连队里胜利地迈开第一步!
原载《解放军报》1964年12月2日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