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
难忘军旅
军营杂忆
“王老吉”进军营
1965年6月,我在广州军区某团六连任排长。时值苦夏,位于海南岛五指山深处的营房格外闷热,午间温度超过摄氏40度。排里近20名刚从广州、佛山、顺德等地入伍的广东兵,经过一上午军事训练,汗流浃背,湿透军衣,唇焦舌燥,吃不下饭,都围着我吵吵,要喝“王老吉”。
作为地道的广州仔,我也知道广东出名的“王老吉”凉茶,消暑消热解毒最了得。但营房方圆10里内仅有一间小得可怜的邮电所兼百货铺,3名职工,只卖日用品,加上当地人根本无喝凉茶的习惯,何来“王老吉”?我没好气地回了一句:“要喝就叫你爹妈寄来吧!”
谁知小排长的话也算“军令”。全连近60号广东兵,不出半个月就收到近千袋纸包装“王老吉”。他们又找我“死缠烂打”,要求煲凉茶。我作不了这个主,只好请示连长。
连长姓王,一米八五个头的山东壮汉,不要说生病,就连打喷嚏也很少见,从未喝过什么凉茶。他见我拿着印有白须老头的纸袋进来,扯不上两句“炮嗓”就冲我吼:“有病找卫生员,用不着这老头!当兵的拎个药罐,丢人现眼,这一袋袋草根树叶木屑片,给炊事班当柴火算了!”
没过几天,营部通知,师团首长一周后要来连队检查军事训练。就在这节骨眼上,有“辣椒王”之称的连长上火了,牙肉红肿嗓门奇痛,连口令都喊不了。卫生员逼他吃了两天“阿斯匹林”,仍未见效。我见状,猛然想起“王老吉”,马上“命令”卫生员:“每天早午晚各给连长煲一袋‘王老吉’,捏着他的鼻子往嘴里灌!”如是三日,连长康复,又操着“炮嗓”朝我吼:“多谢赵排长!”我笑着回答:“不要谢我,还是谢谢王老吉吧!查实,他老人家早在百多年前就搭救过上万爱国军人了。”“此话怎讲?”“‘王老吉’创于1828年。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禁鸦片后,英军入侵,湖南提督祥福率军万八援粤,谁知水土不服,湿热得病。乡民煲‘王老吉’冒着炮火送上阵地,药到病除,我军越战越勇,可惜……”连长打岔:“后来的结果我在小学读历史时就知道了。现在你快传本连长命令:为保证连队战斗力,特准‘王老吉’进军营,每天中午以凉茶代汤……”
“王老吉”进军营的事在继续。后来,师团首长下基层检查军训,认定我连成绩优异,让王连长到师部介绍经验。谁知他“炮嗓”没“准星”,把“王老吉”的事也张扬出去了。这下子就惹来“麻烦”了。师长当场“下令”:让那个赵排长去搞点“王老吉”来为咱“攻坚老虎师”(我师于1947年6月在四平攻坚战中表现出色而被称为“攻坚老虎师”)加劲!
这年“八一”前夕,生产“王老吉”的羊城制药厂的厂长,接见了我这个小排长,非常慷慨地表示:赠送10万包“王老吉”给部队。我高兴之余,给厂长提了个“建议”:最好生产一种不用煲、用开水冲就可以喝的“王老吉”。厂长听了,连声说:“我们一定努力!一定努力!”
若干年后,"王老吉”凉茶颗粒冲剂大量上市了。现如今,连“王老吉”罐装饮料都有了。当我第一次看到“王老吉”凉茶颗粒冲剂上市时,就想过:没准这还是我当年的“建议”起了作用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