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70|回复: 5

老赵留文(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24 10: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辑


难忘军旅

军营杂忆



怀念英雄连队

作为一个老兵,每逢“八一”建军节临近,我都心潮涌涌,激情沸沸,不禁回忆起火红的军旅生活,尤其难忘在广州军区某部“战斗模范连”当战士的日子。
1963年“八一”前夕,有两年军龄的我,已当上班长,而且是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等中央报导上发表过新闻稿件和文艺作品的小有名气的业余写作骨干。团首长为了给我一个“体验生活”的好基地,同时也是为了完成军区指定的连队光荣史的写作和出版任务,决定调我到驻海南岛五指山麓的“战斗模范连”当班长。
我来到连队的那天晚上,全连在“战斗模范连荣誉室”里集会欢迎我。在绣着“勇猛冲杀”“积极奋勇”、“战斗模范”金线大字的三面奖旗面前,在全连官兵的热烈掌声中,连长王子新将班长用的冲锋枪授予我。我激动地举枪,庄严地宣誓:“我一定紧握这杆枪,跟着毛主席,跟着共产党,保卫祖国,保卫世界和平!”
“战斗模范连”的前身是著名的“潘家峪复仇团”。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县火石营乡潘家峪,是冀东抗日根据地的一个英雄山村。1941年1月25日,日寇对潘家峪人民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全村 1700多人,被残杀1230人。但是,潘家峪人民并没有被吓倒。共产党员潘化等组织起“潘家峪复仇团”,同日寇、汉奸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42年8月,复仇团编入八路军某团六连,参加了麻姑寺、胡家坎、柳江煤矿等20多次主要战斗,毙伤日伪军1021名。其中甘河糟伏击战,全歼日寇唐山警备司令部警备队,击毙了警备司令、潘家峪惨案的组织者佐佐木二郎。解放战争中,六连从渤海边打到黑龙江,又从黑龙江打到海南岛,曾冒着零下40 度严寒,参加了三下江(松花江)南、四保临江的战斗,还参加了名闻全国的山海关保卫战、四平攻坚战、鞍山攻坚战、锦州攻坚战、辽西大会战、天津攻坚战、粤桂边追歼战,以及解放海南岛的渡海作战等24次主要战斗,毙伤国民党军4576名。由于六连继承和发扬了“潘家峪复仇团”英勇顽强的革命传统,在解放战争中曾获得上级奖给的三面红旗,涌现出130多名英雄模范和人民功臣,被军党委授予“战斗模范连”的光荣称号。
在英雄连队里,当个好兵真不容易。大概文人多是“手无缚鸡之力”,我1米74的个头,投500克手榴弹仅30米,成绩几乎排在全连最尾。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每天起早贪黑加班加点练,日子长了,胳膊肿成大馒头,真有点受不了这份苦。政治指导员廖宽遂很会做思想教育工作,借帮助我搜集连队光荣战史的机会,带我去访问解放海南岛渡海作战时的二营营长刘鑫。老营长给我讲了六连英雄炮班长李世富的故事:1950年4月17日拂晓,六连在琼西清澜港登陆时,岸滩多陡壁和礁石,木船难抢滩,敌岸上火力越来越猛烈,急需用炮火压制,但李世富的右臂被敌人的炮弹炸断了,炮架也炸坏了,李世富为了消灭敌人,给连队开路,他忍着剧烈的疼痛,把炮架在大腿上,用左手扶着炮身,3发炮弹轰掉敌人地堡,掩护战友冲占了滩头阵地,消灭了敌人一个团直属连和两个步兵营。战后李世富立了三大功,荣获“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老营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国雄呀,李班长受了重伤哪能不痛苦,但为了革命的胜利,人民的解放,他不怕流血牺牲,直面艰难困苦。‘战斗模范连’的兵,就需要有这种精神!”在前辈的激励下,我按照实战要求,从严从难,刻苦训练,投弹成绩达60米,超过了投弹能手标准,其他项目的军事技术也有很大提高。我带领的班,实弹射击和投弹、刺杀都总评优秀。参加全团的战术考核,全班背着背包和全副武装,跑了20多里山路,爬了6个山头,过了3道山溪,第一个集体到达终点,受到了在基层蹲点的师副政委刘安元(后任广州军区副政委)的表扬。英雄的连队,火热的生活,使我懂得了“兵”字的分量。正如有一首兵歌唱的那样:“当兵为什么光荣?光荣因为责任重。”军人,是国家的脊梁。军人的双肩,担着人民的安危,国家的存亡。以无产阶级的崇高理想为支柱.以高度自觉为特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更应该具有高于以往任何时代、任何别的阶级军队的忘我精神,这样才能成为好兵。1965年1月,我被提升为排长。
在“战斗模范连”当兵的生活,也为我从事新闻报道和文艺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身边战友们的好人好事和崇高思想境界时时刻刻焕发我的创作激情,与驻地群众鱼水交融的军民关系事事处处开拓我的思维灵感。最难忘1964年10月,我来到“战斗模范连”的摇篮潘家峪,搜集“复仇团”斗争史,乡亲们都把我看作“复仇团”的后代,他们自己的亲人,逐家逐户接待我吃“派饭”,住热坑。在复仇团战斗过的老战士,拿着当年用罐头盒造的手榴弹和从日本鬼子手中夺来的刺刀,慷慨激昂地同我和村里的青年们讲战斗故事。有130多名青年当场要求到“战斗模范连”当兵。老工作模范、时年64岁的潘屏周老大爷,连夜带着他20岁的小儿子潘树鹏找到我说:“小同志,你知道吗?23年前,我送大儿子树俭到复仇团去当兵;20年前,我又送三儿子树庸参加八路军,他们都为人民‘光荣’(牺牲)了。如今,我把小儿子树鹏交给战斗模范连,让他接革命的班哪!”我不禁热泪盈眶。经师党委批准,“战斗模范连”破例在潘家峪吸收了潘化民的女儿潘树岭以及潘树鹏等5名适龄男女青年入伍。活生生的事实使我深感到,没有比军旅生活更富有诗意了:一支军号统帅着年轻人最昂贵的青春;一身军衣包裹着年轻人最丰富的感情。战争,和平;炮火,硝烟;汗水,鲜血;生离,死别…无数感情的矛盾体,每天都在战士心中,迸出最绚丽的火花,构成人生最美的一页。我挥动笔,以一斑窥全豹,以一目传精神,为“战斗模范连”撰发了50多篇新闻报道和报告文学,并按时完成了《勇猛冲杀战斗模范连光荣史》的写作和出版任务。为此,我被荣记二等功一次,为“战斗模范连”增添了一份新光彩。
1965年“八一”前夕,我被任命为广州军区某师政治部宣传科新闻干事,并随高炮团赴越南北方参加援越抗美正义战争。赴任前,连队为我召开欢送会。我实在舍不得离开英雄的连队和亲爱的战友,我对大家说:“在‘战斗模范连’当这两年兵,让我终身难忘,是我人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日子。到了新岗位,我将继续用自己的灵魂、身躯、意志和热血,挥写好这重若九鼎的‘兵’字,在自己生命的乐章里,使这大写的‘兵’字,永远奏出高亢激越的音符!”
弹指一挥间,几十年过去了。虽然我已离开中国人民解放军,但我永远为自己曾经是这座伟大长城的一块砖石而感到光荣和自豪。我会永远记住:我是“战斗模范连”的战士!

本组散文写作于2002年“八一”建军节前夕,原载《战士文艺》2003年第1期
发表于 2024-10-24 10: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有参过军,但我参加过军训……部队是一个让人意气风发的地方。
发表于 2024-10-24 10: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笔杆子!
发表于 2024-10-24 16: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怀着崇敬的心情,读完全文,向中国人民解放军致敬~~~~~
发表于 2024-10-25 20: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将您文章中的标点符号由半角的换成了全角的(也就是说,排版时像逗号句号等标点符号,会占据一个普通汉字的宽度,而不是半个),这样版面应该好看点。
发表于 2024-11-4 20: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了解那年岁月,欣赏佳作,致敬军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5-5-1 06:25 , Processed in 0.15625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