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6|回复: 2

老赵留文(五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17 20:55: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辑

墨染体坛

建设体育强国的探讨



要继续坚持建设体育强国吗
--中国体育发展探讨之二

我国在本世纪末成为世界体育强国有困难,还要继续坚持建设体育强国吗?我认为虽然实现体育强国的指标要求的时间可以推移,但是这个战略方针是不能动摇的。基本理由有三:
一、从体育的功能来看
建设体育强国实质是要强国强民,完全符合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什么是体育?它具有怎样的功能?如何依据对体育及其功能的认识来确立体育发展的正确目标?这些都是体育理论中最基本的问题,也是体育实践中亟待回答的问题。我认为体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但同人类的其他社会活动,如教育活动、科学活动、文化艺术活动又是有区别的。具体来说,体育是人们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活动的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因此体育的本身是一个过程,它既包括生物生理过程,即身体各部分运动变化过程,也包括人的精神心理过程,竞技体育尤为突出,运动场内场外,比赛前后和比赛中都充满心理活动,强烈地影响着训练和比赛的进行及成败。体育过程也还包括社会过程,渗透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和家庭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成为强健体魄、塑造性格、熏陶情操、调节社会心理、培养民族精神乃至发展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现代生活中发挥着日益广泛的作用。有些体育理论工作者把体育的功能概括为生物效能和社会效能两个方面,并细分为健身效能、教育效能、娱乐效能、政治效能、军事效能、经济效能等等。1984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发展体育运动的通知》中,对体育的功能作了精辟的论述:“体育关系到人民的健康,民族的强盛和国家的荣誉,对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实现党在新的时期的总任务,发展国际交往与加强同世界人民的团结和友谊,加强国防力量,都有着重大的作用。”中共中央正是根据体育的重要功能、作用和我国在贯彻十一届三中会会的路线、方针、政策,实行改革开放,国家政治局面安定,经济状况好转,人民群众对发展体育运动有着强烈的要求,具备了把体育运动更快地搞上去的条件,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体育强国,以增强全民族的体质,强国强民。这个号召发出后,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近年来全国城乡体育运动蓬勃发展便是生动具体的效应。
二、从体育的地位来看
建设体育强国实际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组成部分,完全符合我国国情。体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苏联经济学家奥克萨尼奇和法拉列夫,根据1979 年苏联的国民收入总值有4380亿卢布,在物质生产部门工作的体育活动参加者占全部劳动者的30%,其劳动生产率提高指数为3%,计算出该年参加体育活动提高劳动生产率而增加的国民收入为40亿卢布,同时计算出由于体育活动的作用减少了工作时间的损失而带来的国民收入的增长数为57亿卢布。这两项增长值相加,就是体育对苏联国民收人所产生的经济效益,总值为97亿卢布,远远超过苏联当年的体育经费数。这个例子以说明体育的发展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因为体育是保护和提高劳动力的重要手段:它能增强劳动者的体质,使他们具有强壮的体魄去从事各种生产活动;它能改善人体机能状态,避免人体局部的过度疲劳和损伤,防止和克服职业病的发展;它具有医疗作用,能治疗疾病,恢复劳动者的健康。同时体育又是提高劳动者生产率的途径之一:它有助于劳动者体力和智力的发展,较快地掌握专业技术,提高技术熟练程度;它有助于巩固劳动集体的团结,加强劳动者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培养劳动者热爱劳动和劳动集体的精神。体育事业作为国民经济整体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需要其它部门和行业的密切配合才有可能顺利发展。第六届全运会在广东举行,有效地促进了全省社会经济的发展便是典型例证。可见估价体育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能单纯地着眼于体育事业带来了多少国民收入,更要看到它对其它部门和行业的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体育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正是从上述意义上看,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离不开建设体育强国这一环,把建设体育强国的工作做好了,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也是强有力的推动和促进。
三、从体育的现状来看
建设体育强国实在是顺应社会心理,完全吻合广大人民群众意愿。客观公正地说,建国以来,我国体育事业是取得很大成就的,特别是竞技体育,按整体实力基本已进入世界前十名之列,同工业、农业等经济工作相比,在世界上的地位是超前的。特别是在第23届奥运会实现了零的突破,一举夺得15枚金牌,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和重视,期望值也就更高。我国在汉城奥运会上的成绩不尽理想,国人已有异议,我认为这也是正常现象。因为从社会主158.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看,长期遭受屈辱的中国人民扬国威的情绪十分迫切,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决心和信心需要激励,因此把体育、特别是竞技体育活动作为激励这种雄心壮志和发扬民族自尊心的精神支柱,当这种期望得不到兑现时,便产生了形形色色的看法,这不足为怪。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国民大众并非反对建设体育强国,这不过是大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态。这更证明体育强国的战略方针必须继续坚持和认真贯彻。
当然,建设体育强国不能头脑发热,过热就成梦幻。“强国不算梦,但要稳妥建”。在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铁序的宏观背景下,怎样保证体育稳步健康地发展?那就是下篇的话题了。

原载《珠江体育报》1989年2月28日第一版

发表于 2024-12-18 15:3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赵朋友辛苦啦
发表于 2024-12-18 15:5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强国不算梦,但要稳妥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5-5-1 04:16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