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94|回复: 3

老赵留文(五十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23 21:4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二辑

墨染体坛

第二届城运会述评



必须真正下功夫抓尖子
-城运会启示录之二

所谓“尖子”,就是指有实力在全国乃至国际体育大赛中夺魁的高水平运动员。尖子不尖,或者说缺少尖子,是广州市在本届城运会成绩不及沈阳的根本原因。沈阳4个尖子(游泳3射击1)就夺得13枚金牌,相当于我市的金牌总数,其中黄春先1人夺得6个男子游泳单项冠军,超过上届城运会广州女泳将杨迅夺5金(未包括3项接力金牌)的纪录,本届广州没能再现“杨迅现象”,成绩最好的尖子也只是赢取2个游泳单项和1项接力的金牌。
明星退坡,原因何在?
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说法:改革开放后,广州就业门路广了,不用通过参加业余训练入优秀运动队来达到留城的目的,加上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家长都希望独生子女能考上高等院校,不愿子女当运动员,因而参加业余训练的青少年儿童数量不多,难以从中发现和培育尖子。乍一听,似乎也有道理。但事实上并非完全这样。许多家长还是积极支持子女参加业余训练的。如白云区江高镇武装部谭部长,自带伙食费让孩子谭天宝到天河体育场体校田径班训练。尽管小谭身体条件不算很好,但训练十分认真刻苦,练了一年半,便在1990年8月夺得第八届广东省运动会少年甲组跳远冠军,成绩达7.29米,100米跑也达10.9秒。“七五”期间广州市青少年业余体校学员由2350人增至4200人,其中“三集中”(集中读书、训练、住宿)重点班学员近900人,与沈阳的重点班人数差不多。为什么人家能出那么多尖子,广州市就没有呢?看来还是个选才和训练问题。
讲到选才,目前又有一种看法是,广州因人种关系,很难找到适合发展的优秀后备人才苗子,最有效的办法还是从外地引进。笔者以为,若然后备人才苗子确实是缺乏,深查细访都找不到合适的,引进一些苗子来培训不是不可以。笔者曾找过一些业余体校校长详谈过,他们觉得,现在选苗的基本方法是从市、区、县中小学生运动会上发现,这样的选才面毕竟有限,很容易漏才。笔者参加本届城运会决赛,发现有两种值得注意的现象:一是获本届城运会羽毛男子单打冠亚军及双打冠军的4位选手,以及男子重剑个人赛冠军的16岁新秀,都是前几年从清远体校上送到省、市优秀运动队的。唯一获3枚金牌(有1枚接力)的15岁的游泳小将陈铁涛,前两年还是沙面小学的学生,是地地道道的广州仔。二是有不少外省教练员都很注意广州选手,有的甚至找到广州队领队说,你们那个女中跑选手,身材速度都不错,跟我练几个月,保证成绩有大突破。这些都表明,广州不是没有人才苗子,问题是要跋山涉水,深入到区县、街镇以及基层、农村去挖苗。
选才难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小学校的课余训练开展还不够普遍,有运动能力和潜质的青少年儿童就不容易施展才华,他(她)们中的佼佼者就难以被选到业余体校培育。
为了保证选才的科学性,提高成才率,广州市已成立了田径、游泳、足球、举重、羽毛球等5个科学选才小组,对全市业余体校学员进行了生理生化基本指标测试,通过统计学分析处理,初步建立了广州地区少年儿童运动员科学选才标准,并开始推行。
当然,选了才只是成功的一半,还要训练得法才能成为尖子,在我国现行体育体制下,国家队、省队在训练条件、教练水平以及大赛锻炼等方面,都相对比城市一级优秀运动队要优越,有利于尖子运动员成长。所以,城市体育部门要树立为国家输送运动人才最光荣的思想,顾全大局,尽力输送,把苗子送到国家队、省队,在城运会、全运会等全国大赛中,还是代表原城市参赛,这对国家、对城市都有好处,何乐不为!

原载《珠江体育报》1991年11月1日第一版

发表于 2024-12-24 09: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才看见关键字:第二辑
难怪一直写体育比赛
发表于 2024-12-24 10: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发张成体育强国要下真功夫。
发表于 2024-12-24 15: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功夫抓尖子;
这个足球,11个人怎么都不是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5-5-1 04:20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