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辑
描述世界
巴黎的印象
巴黎的建筑
到巴黎观光的人们首先奔向那一座座享誉世界的卓越建筑:巴黎圣母院、卢浮宫、艾菲尔铁塔、尼尔赛宫、凯旋门、巴黎歌剧院、荣军院、圣心大教堂、蓬皮杜艺术中心等等。巴黎建筑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艺术,历代建筑者以他们非凡的想象和劳作,营建了世界建筑艺术史上一座座纪念碑式的伟大作品。
巴黎圣母院矗立在塞纳河中的西岱岛上。这座哥特式建筑的早期作品,突破了以前教堂建筑笨重粗俗的束缚,创造出一种轻巧的骨架卷,成功地扩展了巨石建筑的高度和空间,成为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圣母院始建于1162年,历经180年才告完成。19世纪初,巴黎圣母院导致雨果的同名名著问世。雨果的名著又导致对当时已经颓败的圣母院加以重修。著名建筑师勒丢克在原建筑上加了一个高106米的尖塔。圣母院大大小小的尖塔争先恐后地直插云霄,被誉为一组由巨大石头组成的交响乐。进入教堂,是长 130米可容纳9000人的大厅,大厅尽端是圣母的祭坛。厅堂里陈列着取材于《旧约全书》的油画和雕塑,彩色玻璃窗透射着斑斓神秘的光,安静肃穆,烛光闪闪,仰望30米高的穹顶腾空而上。指引人们的魂灵升向天国,不论你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在这里举行过1804年拿破仑隆重的加冕式,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赞美诗,1970年戴高乐将军葬礼。巴黎圣母院像一部厚重的书,引起人们无尽的凝思和遐想。
举世闻名的卢浮宫,原是1200年修建的一座城堡,查理五世时期改为皇宫,16世纪中叶以后曾多次扩建装饰。路易十四聘请克洛德、佩罗进行大规模扩建工程,他们以混合式营造柱廊的正立面,使之成为法国古典风格的杰作,被称为法国建筑的巴合农神庙。从16世纪初,弗朗索瓦一世就开始在卢浮宫收藏艺术珍品。其后,路易十四、十五、十六时期,收藏品不断增加,特别是拿破仑一世远征时,把许多国家的名贵艺术品搜罗而去。卢浮宫现收藏艺术珍品40多万件,分225个殿厅陈列,可称集中了世界文化艺术之精华。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又对卢浮宫进行扩建,使之成为世界最大的博物馆。扩建工程由美籍华人贝聿铭设计。楼廊前的广场上,矗立起一大两小三个玻璃金字塔,作为地下厅堂和通道入口。乍看几何形的玻璃构建似与卢浮宫的古典风格不够协调,实际上,金字塔形状貌似现代实属古老,透明玻璃使得地上主建筑依稀可见,地下又采光明亮,构思精致至极。
巴黎最宏伟豪华的建筑要数凡尔赛宫了。据说1661年,居住在陈旧的方塞娜宫和枫丹白露宫的路易十四应财政总监大臣富凯的邀请,去他新建的宫殿子爵谷城堡赴宴。富凯宫殿的富丽堂皇触怒了路易十四,便把富凯以贪污营私之罪投人狱中,嫉妒心使他决心建造一座无与伦比的皇宫。凡尔赛宫意欲建成奥林匹斯山的诸神住所,以阿波罗的太阳神象征图形为中心,搬演了“海水、天空、树林、大理石和金、真的和仿造的大自然”参加的“盛大歌剧”。凡尔赛宫占地110万平方米,其中11万平方米建筑,100万平方米园林,大殿小厅500多间,金碧辉煌,气势非凡。最辉煌是宫内长73米、宽10.5米、高12.3米的镜廊,一面是17扇朝花园而开的巨大拱形窗门,一面是与窗门对称的反映着宫外蓝天白云、花园景物的17面大镜子。木拼地板两侧排列着原是纯金制造的美女、少童拥举着高大精美烛台,大理石墙壁上是许多美仑美奂的浮雕,拱顶上是勒布伦的巨幅油画,三排巨大的水晶宫灯垂泻如花似瀑,伫立在凡尔赛宫,不禁追思一幕幕震撼世界的历史风云:法国大革命时期巴黎人民奔赴凡尔赛宫示威;1871年普鲁士军队占领凡尔赛后,德皇在此举行加冕典礼,梯也尔政府盘踞在此策划镇压巴黎公社;1919年6月28日在镜廊里签订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凡尔赛和约》。当时凡尔赛成为全欧洲宫廷和贵族生活方式及时装习尚的倡导。凡尔赛建筑被全欧洲竞相模仿,这种模仿一直持续到19世纪。
进入现代的巴黎依然刻意追求着艺术构建。1889年落成的艾菲尔铁塔,高320米、重7000多吨,是用15000多件预制件铆接起来,仅铆钉就用了 250万颗。这座以精确的计算技术和简单大胆的安装方法为特点的钢铁建筑,标志着世界历史的新时代。艾菲尔铁塔作为巴黎市象征。每年有三、四百万人去参观。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作为容纳和展示当代思想活动及艺术实践的场所,其建筑样式也力求体现当代建筑学的创造精神。法国政府从来自49个国家的691个设计方案中,采用了意大利及英国三位设计师的共同设计,将人行通道、各种梁柱及管道等通常尽可能隐藏起来的东西全部设计到建筑外部,使其成为世界上首例“翻肠破肚”的建筑。这个一度遭到非议的“怪物”成为巴黎一大名胜,每年接待700 万参观者,居法国首位。拉·德方斯领先使用玻璃幕墙,使天空景象、附近景物映照在楼体上,朝晴暮晦,万千气象,也是在建筑学上经常讲到到的典范作品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