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回复: 17

今年第二代“洋辣子”集中出现,树上米黄色的茧不要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浪财经

2025-08-23 06:32 发布于:北京市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近期,不少漫步公园绿地的市民游客反映被一种颜色鲜艳的毛毛虫“刺”到了,碰到它们的身体部位长时间红肿、起疹、发痒,一两周才彻底消退。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毛毛虫一般是刺蛾的幼虫,体表密布带毒枝刺。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8月22日从上海绿化管理部门了解到,在上海,刺蛾类一般一年发生两代,第一代幼虫6月中旬孵化,7月下旬结茧化蛹;第二代幼虫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害,9月底结茧越冬。
目前正是第二代刺蛾幼虫的活跃期,绿化管理部门提醒市民游客在户外时避免用手触摸自己不了解的昆虫,打理窗阳台或花园植物,还有收取晾晒在外的衣物、被褥时,也要留神“潜伏”着的刺蛾幼虫。
在上海,有几种刺蛾比较常见,分别是丽绿刺蛾、扁刺蛾、黄刺蛾、桑褐刺蛾、褐边绿刺蛾等,可危害悬铃木、香樟、樱花、海棠、桂花、紫荆、石榴、榉树、紫藤、月季等数十种常见园林乔灌草及藤本植物。
它们危害性最大的时候是幼虫阶段,低龄幼虫群集在叶背,将叶片啃食成透明网状,有枯斑或边缘有明显凹陷;中高龄幼虫分散取食,整片叶子仅残留粗叶脉或叶柄,严重时可将整株植物的叶片吃光。受害叶片常残留黑色颗粒状虫粪。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是在这个时候,人们的户外活动较为活跃,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时,很可能误触树叶、树枝、树干上的“伏兵”。刺蛾幼虫中空的毒毛内含毒素,稍一触碰就会断裂刺入皮肤,带来意想不到的“火辣问候”——刺痛灼烧感犹如被微型针扎并注入了辣椒水。刺蛾因此有了“洋辣子”的俗名。
网友晒的“洋辣子”。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被“洋辣子”蜇伤。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几种常见的刺蛾幼虫。
专家建议,“中招”后有三招可缓解疼痛,首先是用宽胶带反复粘贴被蜇部位,把残留的毒毛粘出来;其次是用肥皂水(碱性)或清水彻底冲洗患处;第三是冰敷或冷水冲淋,进一步减轻灼痛感和红肿。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被蜇后症状严重,如全身大面积红肿、呼吸困难,务必立即就医。
刺蛾是主要的园林害虫,虫害较严重的年份,绿化养护单位都会在刺蛾的低龄幼虫期进行防治和消杀。以公园为例,闭园后或游客较少的时间段,园方会用特制的高压喷雾机动车,分批次对园内的高大乔木进行药物防治,再按照灌木、草本及藤本的顺序用高到低施药。
但园林专家指出,刺蛾属于“自限性”较强的害虫,在健康的生态环境中通常不会大规模爆发。它们既是许多鸟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也关系到寄生蜂和一些捕食性昆虫的种群平衡。
所以,近年来针对刺蛾的生物防治手段流行起来,人民公园、共青森林公园、上海植物园、辰山植物园等公园均引入了周氏啮小蜂,调控刺蛾规模的同时,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公园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绿化部技术人员介绍,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等鳞翅目害虫的优势寄生性天敌,成虫可以敏锐地寻找到隐蔽在各种化蛹场所的鳞翅目害虫的老熟幼虫和蛹。雌蜂能刺透蛹体产卵,卵孵化后变成幼虫,取食蛹内的营养物质,直至将蛹掏空,钻出新一代周氏啮小蜂。
周氏啮小蜂之所以在上海园林绿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三大优点。
一是它并非“毒虫”,没有蜂针,对人、畜和鸟类安全。
二是成本较低,只需按时将柞蚕茧挂到树上,温度适宜时,周氏啮小蜂就会从茧内的柞蚕蛹中孵化出来。一个茧可以培养5000头左右的周氏啮小蜂。
三是防治过程不污染环境,避免长期使用化学药剂带来的环境污染,害虫对其不产生抗性,可以大量重复使用。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绿化管理部门提醒市民游客,如果在上海的树上看到米黄色的蚕茧,里面还有黑色的蛹,切勿因为好奇而摘下来,影响对刺蛾等害虫的防治。
周氏啮小蜂的茧,开口后悬挂在树上。 陈玺撼摄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5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氏啮小蜂。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氏啮小蜂。
原标题:《今年第二代“洋辣子”集中出现,树上米黄色的茧不要碰》
题图来源:上海市绿化市容局 图片来源:上海市绿化市容局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陈玺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5-8-24 03:38 , Processed in 0.0468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