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辑
墨染体坛
第二届城运会述评
奥运战略与城运赛制
一城运会启示录之三
第二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主赛场河北唐山体育中心主席台上,横挂着两条巨幅栋语:“今日城运创佳绩明朝奥运展英姿。”它充分反映了城运会检阅后备力量、锻炼队伍、发掘和培育高水平运动人才苗子的宗旨。本届城运会竞赛项目已增至16个(除上届的田径、游泳、足球、举重、体操、摔跤、柔道、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射击外,新增了射箭、击剑、跳水、赛艇),为了更多和更好地发掘新人,除了全国各省(区)会城市、计划单列城市、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城市外,本届城运会增加了一些特邀单位,使得有传统优势项目、培养运动人才较多的地区级城市、直辖市的区、解放军的大军区等,能有机会直接参加比赛,有利于促进全国重点布局地区的发展。通过城运会的锻炼和提高,好些新秀已成为我国名将甚至亚运会冠军、世界冠军。如上届城运会女子体操全能冠军杨波,已成为世界杯赛冠军的名将;男子体操团体冠军队员李小双、黄力平,而今已是国家队主力;上届城运会男女田径选手中,有8人成为北京亚运会金牌得主。在上届城运会获56公斤级举重冠军的广州选手罗建明,已在世界青年锦标赛和亚洲锦标赛一再夺魁,世界大赛多次获前三名。
1988年首届城运会结束后,不少城市总结了经验,把参加城运会大赛作为贯彻奥运战略的实际行动,采取有效措施,建立或扩大优秀运动队,致力抓好基础建设,抓好选才和训练。一些起步较晚,原来水平较落后的城市,现在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像甘肃省20多年来一直没有体操队,本届城运会兰州派出了优秀运动队参加体操比赛;游泳项目过去是南强北弱,现在北方的沈阳、保定、济南、郑州、哈尔滨等市都建立了优秀运动队,培养了好手,有的已输送到国家队,因而在本届城运会上异军突起,打破了原先的格局。
广州市建立优秀运动队在全国城市来说是比较早的,运动员编制数也比较多。但从队伍设项来看,属于城运会赛项的仅有田径、游泳、举重、体操、足球、羽毛球等6项,射击仅有两个单项。按本届城运会规程,参赛城市可选择10个项目参加,广州几经考虑、多次研讨,好几个项目都难以酌定,最后有一个项目还是选择后又发现不妥,报请国家体委更改。为什么偌大一个广州,参赛项目都难产?主要就是市优秀运动队的项目布局与城运赛制有些对不上口。难怪市体育代表团团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赖竹岩颇为忧心地说:“这样下去可会路子越走越越窄啊!”看来市体育运动队有必要适当调整项目布局。其中最重要的是:市运会、省运会、城运会、全运会这四级综合性运动会的届期与运动员参赛年龄年限之间要理顺。这样,后备人才苗子和优秀运动员的运动才能得以充分发挥,运动寿命得以延长。
理顺城运会与全运会赛制,年龄衔接不是主要矛盾,关键在于省、市优秀运动队之间的项目布局衔接与人才输送。如果调动省市两级积极性,力求两全其美,辽宁、山东、河北的做法很值得借鉴。他们把青年运动员的培训任务下放给有城运任务的城市,确定训练人数、提出训练要求、拨给训练经费、订明输送标准,城市优秀运动队按省要求选才育苗,参加城运会后,合适的可由省优秀运动队吸收,备战全运会。据沈阳体委训练部门负责人介绍,按照科学选才、科学训练基本原则训练出来的优秀运动员,一般地说,保持高水平运动成绩的时间为10年左右,可以参加两届城运会和全运会的比赛。辽宁在沈阳、大连两市分项目设点培育优秀青少年选手,本届城运会已见成效。山东、河北进行这样的尝试也初有收获。广东在协同全省有城运任务的城市、动员全省给予支持方面,做得也不错,相信在分级协调培养输送人才方面也会结出丰硕成果。
原载《珠江体育报》1991年11月8日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