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38|回复: 2

老赵留文(一百二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2-27 22: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四辑

描述世界

透视俄罗斯



俄罗斯的宗教复兴

当我跨进莫斯科宾馆的大门,总服务台不是先要我办住客登记手续,而是赠给我一份杂志-由俄罗斯东正教会办的《强大的露西》2001年第10期。里面第一篇文章题为《爱和统一拯救我们》,详细报道了被称为“俄罗斯最伟大的圣徒”谢尔基(俗名瓦尔丰洛缅)800岁诞辰祈祷活动的盛况。作者“充满激情”地说:“透过天主的神圣的概念,透过它在圣谢尔基面容上的表现,我们看到
了俄罗斯精神的充足表露。”
盖达尔教授给我解释,现在俄罗斯出现了一股“宗教热”,赠送东正教宣传品成为一种“时髦”。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从这篇报道就可以看出是借古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在俄罗斯还处于乱世的情况下,希望通过张扬圣谢尔基的神圣性来促进俄罗斯的复兴。
东正教是基督教的一派。11世纪中叶,随着罗马帝国的分裂,基督教分裂为东西两部,以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部教会自命为“正宗的教会”,故称之为正教或东正教。东正教是公元 988年传入俄国的。到19世纪初,有人已经将东正教作为俄罗斯民族的三大法宝之一。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联政府没收了宗教圣物,不允许东正教公开活动,许多教堂也成了举行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活动的场所。苏联解体前夜,马列主义已逐渐被抛到一边,东正教以忍耐和道德完善等为指归的宗教情怀,自然成为许多俄罗斯人的精神支柱。这显然是俄罗斯宗教复兴的思想基础。
盖达尔教授讲了这样一件令我口呆目瞪的事:
俄历2001年1月8日是新千年东正教的第一个圣诞节,这是传统的信东正教的俄罗斯人最盛大的、隆重的节日。在莫斯科基督救世教堂,莫斯科和全俄罗斯东正教大牧首阿列克谢西二世主持盛大晨祷,庆祝这一节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和正在莫斯科访问的德国总理施罗德参加了这一仪式。次日又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了隆重的圣诞晚会。
盖达尔说,其实这并不是普京的创举。从戈尔巴乔夫人住克里姆林宫开始,东正教就在俄罗斯逐步恢复活动了。
在东正教传人俄国1000年的1988年,俄罗斯东正教举行了空前的庆祝活动,狂欢持续了三天三夜,在莫斯科的各条大街上站满了游行的人群。东正教的每一座教堂都灯火辉煌,电视台24小时跟踪报道,使人感到整个国家都随着宗教的庆祝活动在沸腾。其活动的性质已远远超出宗教范围,而是成为发泄对苏联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不满的一种示威。新当选的俄罗斯东正教大牧首的阿列克谢西二世也曾说了这样的话:“苏联正在经历一个信仰(宗教)复苏的时期。”
叶利钦自1991年竞选总统时,就与教首建立了十分密切的关系。教会公开支持叶利钦当选总统,号召信徒投叶利钦的票,以便叶利钦当选后能将修道院和教堂还给东正教会。1992年11月,叶利钦签署总统令:所有教堂都不得用作“非宗教活动”,如艺术展览会、音乐会等,东正教会有权在任何教堂里进行宗教活动。叶利钦还决定将36件前苏联政府没收的宗教圣物还给东正教会,其中包括 19世纪的圣像、十字架、圣像灯和一个圣餐杯。叶利钦还将红场上的圣瓦西里教堂-俄罗斯最负盛名的教堂以及克里姆林宫内的其他7座教堂交还给东正教。这样,叶利钦便成为了十月革命后第一个允许在克里姆林宫内举行宗教活动的国家领导人。
东正教现在已经渗透到俄罗斯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孩出生之后,信教的父母要将新生的婴儿送到教堂去接受洗礼。洗礼这种仪式象征着小孩已经洗清了原罪,皈依了上帝。成人也有洗礼的,用东正教会的话就是“任何时间接受洗礼都不迟”。我曾在《奠斯科东正教报》上读到这样一次成人洗礼的报道:一个年过七旬的老人,在神甫的陪同下,走出教堂,来到结冰的湖上。神甫让人将冰凿开了一个大大的“十”字形的孔,他伸手在水中划了十字。此后脱光衣服裤子的老人钻进这个“十”字形的冰水窟窿里,进行了洗礼。他的亲友或举幡,或捧圣像在一旁观看。有越来越多的人,结婚采用宗教仪式,到克里姆林宫内的教堂里举行宗教婚礼,然后到教堂旁边的一家专门摆庆宴的饭店宴请宾客,婚宴后再邀约亲朋好友到克里姆林宫外的无名烈士墓处敬献鲜花和照相。这样的结婚形式,环境气氛反差极大,思想涵义相去极远,真令我感到不伦不类,莫名其妙。病了,也可以求助于东正教会,可以进教堂写条子许愿,让上帝保佑病人早日痊愈,还可以得到由阿列克西·格拉切夫神甫著的《在孩子生病的时候神甫医生的建议》。尽管书中列举了许多奇迹般的事例,但核心内容还是离不开在孩子重病的时候,由于父母上教堂,或他们自己诵经,孩子很快就痊愈了。我去过一些教堂,发现越是历史悠久的教堂,在那里写条子许愿的人就越多。像圣彼得堡的尼科尔圣显主教大教堂,大堂左侧的圆柱上有一块镏金的牌子上书:“大教堂1760年12月5日由女皇伊丽莎白奠基。”我去参观的时候,并无祈祷活动,但写纸条的人特别多,内容除了祝病人康复外,还有祝愿发财、生子之类的意思。据说,还可以通过写纸条为故去的人祈福。呵,对了,对走完人生道路的教徒,东正教会还会提供服务,这便是宗教葬礼,对于信教的人来说,东正教一生都伴随着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俄罗斯宗教复兴的社会基础。
俄罗斯宗教复兴的标志是继1993年2月24日坐落在莫斯科尼古拉大街上的俄罗斯东正教大学开办之后,又在16万所学校中开设宗教课。这是教育部副部长亚历山大·阿斯莫洛夫的特殊计划。他希望向俄罗斯学生提供有关“精神文化历史”的情况,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想要信仰的任何宗教”。起初俄罗斯教育工作者不知道如何上宗教课,于是,除了在俄罗斯东正教大学加紧培养宗教教育体系的教师外,阿斯莫洛夫还激请国外的宗教团体向教师和公立学校的职员传教。美国福音派和原旨主义新教徒表现得最为活跃,组成了由1.2万名自愿者参加的“基督教和平队”赴俄,为8000余名俄罗斯教育工作者开办了为期4天的学习班,大约有1亿多俄罗斯人观看了由“和平队”带来的宣传基督教的电影《耶稣》。在莫斯科的莫萨维特剧院,英国剧作家创作的《超级明星基督耶稣》是最上座的剧目。经过几年折腾,据说现时的俄罗斯已有经》.2500 多名教育工作者能在公立学校、大学和青年团体中教授《圣经》。

发表于 2025-2-28 10: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问候老赵。
发表于 2025-2-28 19: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宗教的起伏,取决于政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5-7-17 00:49 , Processed in 0.1093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