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诗的基本特点
根据诗歌押韵的规律,古诗可以分为格律诗和非格律诗两种.非格律诗也称古体,古风.格律诗也称为近体诗或近体. 所谓韵,指汉语拼音中的韵母.一个汉字有声母和韵母,韵母相同的字叫同韵字,凡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押韵就是把同韵的字放在不同句子的末尾,所以韵又叫"韵脚".
古体诗的基本特点是:字数和句数不定;每首可用一个韵,或者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既可在偶数句押韵,也可奇数句和偶数句都押韵. 近体诗也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近体诗只有五言,七言两种,由四句构成的称为绝句,由八句构成的称为律诗,多于八句的叫排律,也叫长律.
律诗的四联,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绝句的两联可对可不对.排律的首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必须对,最后一联不对.
不管四句的绝句还是八句的律诗,都是 起、承、转、合。
绝句和律诗有对仗和对韵的要求。
对仗:每两句的相同位置上的字词要具有相同的词性和相对的词义。
对韵:第二句中第2、4、6个字的发音要与第一句中相同位置的字发音的平仄韵相对。
所谓平音,就是汉语拼音的一声和二声,仄音,就是三声和四声。
例如,千古名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其中,两和一都是数词,个和行都是量词,黄和白都是颜色名称,鹂和鹭都是鸟名,鸣和上都是动词,柳和天都是时空物质的名词。这些都符合对仗的要求。对于对仗,过去有一段对仗歌:天对地,云对风,山花对海树,大陆对苍穹,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岳斗西东,茅屋店外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清霜锁道马行踪等等往后我也不知道了。 个、鹂、鸣的平仄韵分别为仄、平、平,行、鹭、上的平仄韵分别为平、仄、仄,正好相对。 另外,平仄韵要求第三句要和第二句相贴,也就是说相同。所以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相对”的说法。
格律诗包括律诗、排律和绝句三种。 基本特点简单的说:句子必须是双数,如四句、八句、十二句、十六句等。讲究平仄 、用韵和对仗三个方面。而平仄又包括粘对、避孤平、避三平调等。
格律诗--诗歌的一种。篇式、句式有一定规格,音韵有一定规律,变化使用也要求遵守一定的规则。它是古老和传统的诗体,结构严谨,字数、行数、平仄或轻重音、用韵都有一定的限制。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格律诗。如中国的近体诗(绝句、律诗)、西方的十四行诗、五行打油诗、四行诗、西班牙的八行诗、意大利的三行诗以及日本俳句等。
格律诗是在字数、韵脚、声调、对仗各方面都有许多讲究的诗。它规定诗有定句,句有定字,字讲平仄,严格压韵,而且律诗的中两联要对仗等。它是根据汉语一字一音,音讲声调的特点和诗歌对音乐美、形式美、精炼美的特殊要求而产生的,所以具有相当强的生命力而流转不息。 格律诗对声律的要求极为严格。声律包括压韵和平仄,其中又以平仄最重要。
格律诗分为绝句和律诗,都分五言和七言,律诗还有排律。那种以为绝句就是律诗的分割的观点应该说是不正确的,绝句产生在律诗之前,绝句产生的时候格律诗还没有完全定型,故而还有不合律的古绝存在,如床前明月光。 格律诗的定字定句要求大家大体都知道,值得一提的是律诗的中间两联一定要对仗。韵脚方面格律诗多以平韵为主,起首一句可压韵也可不压韵,其他的单句尾字讲究平仄,一定要与韵脚的平仄相反。那么最难的,应该就是句中字的平仄问题了。
这里,我们简单地说一下格律诗的创作规则。关于格律诗的创作,王永义先生编了个歌谣,可供参考: 格律不难记,二四六分明。首句仄平仄,或为平仄平。 上下句要对,邻句粘即成。四字防孤平,末防三连同。
七绝重一遍,七律也就成。双末押平韵,单末多仄声。 七言去两字,五言不费功。起收式怎知?首句二末定。 大体意思是:近体诗的格律不难记住,每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一定要符合。第一句的第二四六字应该是仄平仄,或者是平仄平。上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与下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对立,邻句,就是第一联的末句和第二联的首句,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相同。七言第四个字一定要防止出现孤平,它自己是平音而左邻右舍都是仄音就叫孤平,每句末三个字应防止全平或全仄。确定了绝句格律的步骤,再重复一遍就成了律诗的格律。律诗双句末一字都是平声,押一个韵,单句末一字多数是仄声。七言诗的格律去掉前面两个字,注意,此时第四字应为第二字,就成了五言诗的格律了。一首格律诗是平起还是仄起,是平收还是仄收,都要看第一句第二字和该句末一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