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东方林海

林海小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3-11 11:0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起来,学习必须的
 楼主| 发表于 2025-3-11 15: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红桔子 发表于 2025-3-11 11:02
小白兔🐰厉害👍🏻,高深莫测啊

还有不断添加的
 楼主| 发表于 2025-3-12 07: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中的逻辑

    什么是逻辑?在说逻辑这个话题前,我们首先应该知道什么是逻辑。当我们在听别人说话时,我们常常会说:这个人说的话不符合逻辑。可见逻辑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好象人人都知道。事实呢?可能不是这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逻辑好象人人会用,可真正能把逻辑用好的并不多,对逻辑的理论形成并不是人人知道。
    什么是逻辑?逻辑,简而言之就是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语言。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语言叫逻辑语言。逻辑语言就是你说的话多数人都认为有道理,且无懈可击。
    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特定学科,学好了逻辑就能知道思维形式的结构规律。因此,在现代社会人人得学之。
    学逻辑首先应该了解什么是思维。思维就是对事物的判断从直观到客观的形式转变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的形式叫思维。
    逻辑思维比起一般性思维来说要先进许多,逻辑思维主要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确定来完成。
直言三段论:
    逻辑三段论分为逻辑直言三段论和逻辑假言三段论。
    先说说直言三段论,什么是直言三段论?直言三段论是由三个直言判断组成的一种推理形式。
    想要正确运用好直言三段论,先要弄清楚什么是推理。推理是由已知的判断推出另一个判断的思维形式。
    例如:我们已知“月影的文学创作是成功的”。“月影很有文学天赋,且有名师指点。”从这两个直观判断出发,我们可推理出第三个判断。即:“月影将来在文学事业上必将取得巨大成就。”象这种思维形式就叫推理。
    推理是由判断组成的,在推理中作为根据的判断叫做“前提”。根据前提所推出的判断叫做“结论”。任何推理形式都有前提和结论两个部分组成。
    演绎推理是由普遍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月影的文学创作是成功的”这个前提就属普遍性的前提。因为文学创作是指所有文学爱好者的文学创作。“月影很有文学天赋,且有名师指点。”这个前提就比较特殊,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文学天赋。因此,有了一个普遍性的前提和一个相对特殊的前提就可推理出一个相对特殊的结论:“月影将来在文学事业上必将取得巨大成就。”这个结论其实就隐藏在前提里,我们把它推理出来,就显得比较直观明了了。
    直言三段论由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三个部分住成。这就是直言三段论。
    如:“弘扬爱国主义,增强民族凝聚力。”这句话首先展示在我们脑子一个清晰的概念,在这个概念里我们得到了一个判断的结果,由此而推理出:有了民族的凝聚力,这个民族将是个战无不胜的民族。最后得到一个明确的确定:判断、推理正确!又从这句逻辑语言中得到一个答案:一切爱国主义的思想都应该得到弘扬和发展。
    又如:“说不定到了中午必然要下雨。”从这句话里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明显的逻辑错误。“说不定”--指不能肯定。而后面的“必然”是完全肯定的意思。象这样自相矛盾的语言,就是犯了逻辑错误,也叫错误逻辑。这种逻辑错误叫作违反“矛盾律”。
    思维逻辑形式的结构规律是: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在这三个基本结构规律的支配下,各种思维形式都有它自己的结构规律:概念、判断、推理都有它自己的结构规律。
    当事物展现在了你的面前,你通过思维产生了概念,然后在这个概念里进行思维判断。当思维判断不能确定结果时,即进行思维推理,运用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进行逻辑推理,达到最合理的确定结果。这就是逻辑,也叫逻辑思维。
逻辑三规律
    说到逻辑,首先就应该知道逻辑三规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
    先说说同一律,同一律是关于人们思想保持确定性的一条规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想必须保持同一性。也就是说我们所运用的概念或判断都必须保持同一内容,不得任意变更论点,不得中途转移。比如:“他是个很好的坏人”这句话,话者就违反了逻辑同一律。前后不一致,“是个很好”和“坏人”产生了矛盾。让人无发知道他到底是个好人还是个坏人。前后不在同一论点上。我们说话写文章,其语言结构要保持概念自身的同一性。甲就是甲,这就是逻辑的同一律。
    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通常表现在偷换概念和转移论题。又如:“牛奶能喝,洗面奶也能喝。”这句话就是用偷换概念的形式违反了逻辑的同一律。象这样的逻辑错误有时候是话者故意的行为。
    再说矛盾律,矛盾律是关于人们思想不可自相矛盾的一条规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思想必须保持无矛盾性。也就是说在同一条件下,从同一方面,对同一事物,不能肯定它是这个,同时又肯定它是那个。更不能同时肯定它又否定它,思想必须保持前后的一致性。
    例如:“他是个好人”和“他是个坏人”这两个相矛盾的判断,就不能都肯定它。如果肯定了“他是个好人”,那么就要否定“他是个坏人”。甲不是非甲,这就是矛盾律。
    最后说说排中律,排中律是关于人们思想保持明确性的一条规律。排中律指的是在真与假、是与非之间不能两者都否定。也就是说对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要作出非此即彼的明确选择。
    如:“他是个好人”和“他是个坏人”就不能两者都否定。必须肯定其中的一个。因为在这两者之外,再也没有第三者了。是甲或是非甲,这就是逻辑排中律。
    以上便是逻辑语言的三规律。在说话或写文章时,如果违反了逻辑三规律,[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就犯了逻辑语言错误。
假言三段论
    说起假言三段论,先要说到假言判断。什么是假言判断?假言判断是反映事物间条件关系的一种判断。当人们判断事物间具有某种条件和结果或理由和推理的关系时,往往运用假言判断这种思维形式。
    如:“如果月影不努力学习,必将影响他今后的发展,在事业上他就不会取得什么成就。”
    这句话里就体现出了一个假言判断。假言判断由两个或两个一上的直言判断组成,每个假言判断都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如上面这句话里的第一部分是“月影不努力学习”的提示条件,在假言判断中叫做前件。后面部分“必将影响他今后的发展,在事业上他就不会取得什么成就”表示假言判断的结果,也叫做后件。前件和后件通过联系词“如果......必将......”联系起来构成了一个假言判断。
    假言判断可以根据前件后件之间的条件关系分为三种:充分条件减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说了上面这些,那什么是假言三段论呢?假言三段论就是以假言判断为前提的推理称为假言推理,以三个不可或缺的大前提、小前提、结论为组成部分,体现出明显的因果关系的,以假言为前提的,如:“如果这样,就会那样”“假如这样,必然那样”的假言判断结果。这就是假言三段论。
 楼主| 发表于 2025-3-12 08: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概论

    意义:诗歌自由表现了个体生命心灵深处的超越性追求。年轻人处在理想追求的岁月,写诗正是百年一遇。诗歌具有永久的审美生命,是文学的最高形式

    定义:有言志说、缘情说、想像说、感觉说,法度说、押韵说、语言结构说、综合说等,这些定义都是片面的。诗歌是一种直接表现创作主体心理活动并有一定语言形式的文学体裁。可称“表现说”。从根本上来说是要表现人即创作主体的能动本质,而不是为着反映创作主体之外的事物的。为了真实表现诗人的心理活动这一目的,常常不顾心理活动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是如何的变形。

    诗歌语言:
    诗歌是什么样的语言:诗歌是最本色的文学语言,诗歌应该是最接近生活的语言,诗歌绝非孤弄玄虚的语言。  

    诗歌语言应该有抒情性,诗歌的语言应该是柔软的语言,诗歌的语言应该接近于描绘功能小的音乐。[什么是描绘功能小的音乐?描绘功能小的音乐就是民间哼的简单声调,基于情感爆发的自然音质感,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由汉语拼音中的四音节完成。]

    诗歌语言中的有机信息系统:一个字,能产生神奇效用。如“朱门酒肉臭”中的“朱门”,成了统治阶级的代名词,有很多含义,还有作者和读者的感受。

    诗歌语言的独立审美价值,诗歌语言可以把玩。[例如古时的才子们游山玩水时并不是单纯的玩,在玩的时候即兴作诗以增加乐趣,文人聚会也是,是一种非常高压的语言把玩活动]小说可以抛开语言,复述故事,而诗歌不能离开语言。

    诗歌语言总的要求是表现个性的心理感受,具体要求有四:

    一是多义性,既有表层义,又有深层义。主要用象征手法。如松梅雪竹、长城、百合花等。传统象征过于理性,形成僵化的套路。还有暗示、双关、婉转等。

    二是跳跃性,超过任何文体语言。因为表现心理快速活动。不要任何介词、连词等中介质--关联词。如“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还可以逻辑混乱,任意交错。如时间和空间交错。如《背时的爱情》中诗人与古代的美人谈恋爱。

    三是可感性,要有色彩感、立体感和具体感(化抽象为具象)。诗中有画。

    四是音乐性,既有内在音乐性即情绪的律动,又有外在音乐性即声音的回环(押韵、节奏和声调)。对原始感情起一种节制作用。 节奏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事物的节奏和人的生理节奏--呼吸的调节及运动感觉的反映,是音组和停顿的有规律的安排。一字一音节,有独立意义的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构成一个音组,每组后面有或长或短的停顿。古诗:五言“二、二、一”。新诗自由开放,独特创造,变化中有规律。

    最早的诗都可以唱,诗歌不分。原始民族的抒情诗,主要的性质是音乐。我国自六朝沈约写出《四声谱》以后,诗从诗歌中开始分化。但是,诗与音乐还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唐诗有不少已被谱曲演唱。

    诗歌的音乐性的作用是对原始、粗硬、强烈的感情起一种节制作用,使之转化为一种有规律的运动,加深诗味,唤起读者的审美注意,把一些实用的非诗的想法排开去。

    内在音乐性是内心情绪的律动,即高低起伏、长短快慢等。

    外在音乐性主要表现在声音的回环上,可以说是一种数的比例关系。

    主要有押韵 是使相关诗句末尾一个音节韵母相同或相似。对待押韵应持开放的态度,尊重诗人的艺术追求;只要完美地传达出内在的情感,可有可无。无韵崐诗可以其它手段显示音乐性,如诗行排列。

    现代诗歌在一首诗中可以转韵。较长的诗,情绪流动变化,这就要在语音形式上体现出来。如果一韵到底,易于给人单调、疲劳之感。转韵可以使文气一振。如《春江花月夜》,四句一韵,流丽婉转,委婉缠绵。

    诗歌的押韵方式。主要有连句韵--每行都押、隔句韵--古代就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要求、随韵--两句一换如信天游、交韵--第一行和第三行押韵、第二行和第三行押韵等。其它还有抱韵,第一行与第四行押韵,第二行和第三行押韵。这是西方十四行诗的正宗韵格。在我们大多数写的现代诗歌中和我们看到的现代诗采用的都是宽韵,三五句压韵,比较随意,韵随意走,意为韵升。

    现代诗歌语言的声调:发音过程中音高和音长的变化。沈约《四声谱》最早研究这个问题。新诗只能注意而已。特别是在朗诵诗歌需要时。

    音乐节奏本是音乐术语,是诗歌外在音乐性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在大自然和生活中,任何事物都有节奏。诗歌的节奏是事物的节奏和人的生理节奏--呼吸的调节及运动感觉的反映。

    诗歌节奏是音组和停顿的有规律的安排。在汉语中,一个字一般是一个音节,有独立意义的单音节、双音节或多音节构成一个音组,每组后面有或长或短的停顿。

    古诗的节奏:五言“二、二、一”;七言“二、二、二、一”。

    现代诗的节奏:自由开放,独特创造;每行大致相当,变化中有规律。
 楼主| 发表于 2025-3-12 08: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的根本特征

    诗歌的根本特征就是诗歌的音乐性,也就是押韵和节奏。这是诗歌区别于“非诗歌”的根本特征。任何诗歌都是押韵并且是有节奏的,无论是诗经、楚辞、汉诗、魏及六朝的杂言诗、新体诗、近体诗、唐古体诗、词和元散曲,都是押韵和有节奏的。就是陕北产生于民间的最“通俗”的“信天游”也是押韵的。

    有人总以为“分行书写”是诗歌的外衣,其实“分行书写”不过是“伪诗歌”的包装而已。如果不相信,任何朋友都可以随便地找一篇散文,然后分行。你的感觉是不是跟你看到的许多所谓的“诗”差不多?这就诗?我认为不是的。充其量只是分行的短篇散文。反过来,你把那些分行但是没有押韵和节奏的东西,连在一起,你还能感到什么呢?真正的诗歌,即便你连在一起不分行,你也可以感觉到他的音乐的美感,这是因为你依然可以找到它的韵律和节奏。因为本质上说,诗歌就是可以“歌唱的歌词”。

    而现代的许多“歌词”,如果抛掉音乐的陪衬,你就完全找不到任何音乐的美感。这是因为这些歌词本身不押韵而且没有节奏,本身并不具备音乐性,是人为用音乐陪衬后,勉强以为歌词的。它们仅仅是歌的词儿而已,并不是诗歌。如果没有历史或者政治的因素,它们难以流传千古。流传千古的歌词都是读起来押韵有节奏感的诗歌。
 楼主| 发表于 2025-3-12 08: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诗可以称作自由诗吗

    现代诗起源于西方工业大革命后的繁荣时期,19世纪中叶,西方国家进行了工业大革命,随之而来的经济繁荣,使西方国家人民从手工生产越升到机器生产,国民总产值大幅度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看到了知识的力量。一些年轻的知识分子开始追求浪漫的生活,他们喜欢诗情画意的生活情调,在这样的背景下,一种新型的文学题材在伴着美好生活的年轻诗人中出现,这就是现在看到的现代诗题材。因为这种新兴的文学题材在写作上比较随意,打破了传统的束缚,深得年轻知识分子的喜欢。20世纪初,中国的一些知识分子从国外学成回来,同时也把西方一些较好的文化带进了国门,现代诗也随着进入了我们国家。因其不像中国古典诗词那样严守格律,因此也叫自由诗。这种新兴的文学题材很快就被一些思想比较先进的年轻学者接纳并很快流传到我国各个大中城市。其实,从学术上看,叫自由诗是错误的,叫现代诗还是比较合适的。为什么要叫现代诗而不叫自由诗?

       1、这种文学题材诞生于工业大革命后,而工业大革命后被认为人类进入了现代化的机器生产阶段,即,进入了现代化社会。所以叫现代诗。

       2、现代诗并不完全自由,一首真正的现代诗好作品,也讲究韵脚和诗语中的音节[即平仄],只是和中国古典诗词比较起来,相对宽松一些,现代诗用宽韵,比较随意,三五句或前后段某句压韵都可以。韵是诗的主要元素,因此,任何诗都应该有韵才是。我认为:把现代诗称作自由诗是错误的。当然,许多人都习惯了这样叫,关系不很重要,重要的是怎样把现代诗[自由诗]写好。
 楼主| 发表于 2025-3-12 08: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诗的基本特点:

    对于现代诗的创作,首先必须了解一下现代诗的特点,这对于我们学习创作现代诗显得
异常重要,知已知彼,方能百战百胜。现代诗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而成的语句群体。所以,现代诗是写对我们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感受,并且是用现代的语言(即是现代汉语,而不是文言)来写的——这是现代诗最基本的特点。
    现代诗还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点:
    1、内容上:美丽的想象,平凡中看到不平凡;
    2、思想上:要写出动人的情意。就是说,要加入个人的情感和体会;
    3、格式上:要分行,可以依句分行,也可以依内容分行。
    诗的格式也是一个必须注意的问题,除了要按内容分行来写或按句分行来写之外,特别是在语言的组织上。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修辞的运用;一是打破常规组合。灵活地运用各种修辞能增强诗的生命力,大胆打破常规组合(即不按语法要求搭配)更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但不可太过滥。
    修辞是诗歌的一种重要技巧。包括拟人、比喻、排比、设问、反复、顶针、对偶、夸张、象征等。可以说每一种表现手法都有其独到之处。比的运用可以更生动,形象地表现诗歌内容。兴的运用可以让读者自开篇就能体会诗歌的意境,使诗歌更富于深情和韵味;而夸张,象征,通感等手法的运用可以给诗歌注入更新鲜的血液,使诗歌更富于想象力和亲和力,而不会让人感觉意思朦胧暧昧,晦涩难懂,使读者真正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而象征手法,则是用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特殊意义,这是诗歌中最常用的手法。比如冰心的《纸船》象征了对母亲的思念,冯至的《我是一条小河》中“小河”象征了对爱情的追求。平常我们也爱用象征,如用“梅花”来象征坚贞不屈,用“蜡烛”来象征默默奉献。王家新的《在山的那边》中用“海”和“山”来象征“理想”与“追求理想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下面这几种物体的常用象征意义你知道吗?太阳、蜜蜂、苍蝇、蚊子、雪花?(光明、无私奉献、肮脏、剥削、纯洁)。



关于诗歌:
   
诗与歌不是一回事,后来为什么又把二者连在一起以(诗歌)并称呢?只要弄清楚它们的关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简单的感叹字来表示情绪,在语言产生之后,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逐步深化,情绪更加丰富,用几个感叹字表达远远不够用了。于是在歌里加进实词,以满足需要。在文字产生之后,诗与歌的结合又进了一步,用文字书写的歌词出现。这时,一支歌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音乐,二是歌词,音乐是抒情的,歌词即诗,是记事的。也就是说,诗配上音乐就是歌,不配音乐就是诗。最初的诗都能配上音乐唱,歌就是诗,诗就是歌。关于诗与歌的结合,我国古籍中很早就有论述。  
    《毛诗序》:“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尚书》:“诗言志,歌永言”这便形象地指出了诗与歌的内在联系。由于这种情况,后来人们就把诗与歌并列,称为“诗歌”。到了现在,诗歌已经成为诗的代名词了。



 楼主| 发表于 2025-3-12 08:05:31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诗歌

    我们要讨论一个问题,就要先有一个定义。我们是讨论诗或诗歌的。那么就要给诗或诗歌下一个定义。
    诗歌的定义。
    我认为,所谓诗或称诗歌,就是一种以韵文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学体裁。
    这里面,有几层含义。
    第一,诗歌,必须是“韵文”,而不能是“散文”。不押韵的东西不是诗。文体,按照是否押韵分为“韵文”和“散文”,押韵的为“韵文”,不押韵的为“散文”。这里的“散文”是广义的。包括现在的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小说、议论文等等等。“散文”不是诗,不论你是连在一起写,还是分行写。有人以为,分行书写就是诗歌。但是,诗歌即使连在一起书写不分行也是诗歌。这跟是否分行书写毫无关系,因为诵读的时候是不可能分行的。
    第二,诗歌,必须是韵文为主,如果押韵的部分不占主要地位,那也不是诗歌。例如汉赋,就不是诗歌,那是带有韵文的散文。
    第三,诗歌,必须是一种文学体裁,而不能是官文或者公文。
    必须指出,习惯上,“狭义的诗”仅指“古体诗”、“近体诗”、“现代诗”。广义的“诗”还包括“词”和“元散曲”。 而“诗歌”的概念,是与“广义的诗”的概念相同的。本文中使用的“诗”的概念,实际上是“广义的诗”的概念。为了避免对于“词”和“元散曲”是否是“诗”--这一毫无意义的争论,这里使用了“诗歌”这一比较准确的概念。
   诗歌的根本特征。
    诗歌的根本特征就是诗歌的音乐性,也就是押韵和节奏。这是诗歌区别于“非诗歌”的根本特征。任何诗歌都是押韵并且是有节奏的,无论是诗经、楚辞、汉诗、魏及六朝的杂言诗、新体诗、近体诗、唐古体诗、词和元散曲,都是押韵和有节奏的。就是陕北产生于民间的最“通俗”的“信天游”也是押韵的。
    有人总以为“分行书写”是诗歌的外衣,其实“分行书写”不过是“伪诗歌”的包装而已。如果不相信,任何朋友都可以随便地找一篇散文,然后分行。你的感觉是不是跟你看到的许多所谓的“诗”差不多?这就诗?我认为不是的。充其量只是分行的短篇散文。反过来,你把那些分行但是没有押韵和节奏的东西,连在一起,你还能感到什么呢?真正的诗歌,即便你连在一起不分行,你也可以感觉到他的音乐的美感,这是因为你依然可以找到它的韵律和节奏。因为本质上说,诗歌就是可以“歌唱的歌词”。
    而现代的许多“歌词”,如果抛掉音乐的陪衬,你就完全找不到任何音乐的美感。这是因为这些歌词本身不押韵而且没有节奏,本身并不具备音乐性,是人为用音乐陪衬后,勉强以为歌词的。它们仅仅是歌的词儿而已,并不是诗歌。如果没有历史或者政治的因素,它们难以流传千古。流传千古的歌词都是读起来押韵有节奏感的诗歌。
    现在还有一种被称作“散文诗”的文学体裁。坦率地说,这是一种不伦不类的提法。“散文诗”的概念毫无逻辑性。“散文诗”作品绝大多数不是韵文,而诗或者诗歌是韵文。“散文诗”是一个自相矛盾的概念,因为散文和诗歌的界限是清晰明确的。“散文诗”这一概念指的是什么?散文吗?诗歌吗?是像散文的诗歌?是像诗歌的散文?语焉不详。而且“像”不等于“是”。而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自称为“散文诗”的作品,其实大多都是抒情的短篇散文而已散,只不过有的是分行书写的。而无论是否分行书写,这些作品跟诗歌一点也不沾边。
    我不主张继续使用“散文诗”这一逻辑混乱概念模糊的提法。如果非要用“散文诗”这一“名称”的话,我只能实是求事地、明确地说,就多数所谓的“散文诗”作品而言,不是诗歌,也不是介于散文和诗之间的一种文体,而是散文。因此,可以说,“散文诗”徒有“诗”之名,而无“诗”之实。就像海马不是马,鲸鱼不是鱼一样的。
    那些自称为或者被称为“散文诗”的作品,按照是否具备诗歌的基本特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少量具备诗歌基本特征的作品,可以归入“诗歌”范畴;另一类是绝大多数不具备“诗歌”的基本特征的作品,则应归入“散文”范畴。



 楼主| 发表于 2025-3-12 08: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的分类:
    中国诗歌大体上可以分文中国古典诗歌和现代诗歌。古典诗歌是指用古代诗歌体例并且用文言文书写的诗歌。古典诗歌包括古体诗、近体诗、词和元曲。古体诗又具体包括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古体诗以及楚辞、汉魏晋古体、新体诗、唐古体诗。杂言古体诗就是句子参差不齐的长短句式的古体诗,特指新体诗产生以前的古体诗。因为押韵规律的不同,所以有别于唐古体。应当指出,这里对于杂言诗的定义是与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里面的定义不同的。现代诗歌又可以称为“新诗”或“自由诗”,这是用白话文即现代汉语创作书写的诗歌。
    现代诗的特征、写作及其与古典诗歌的关系。
    现代诗也被称作“新诗”或“自由诗”。它是用白话文,即现代汉语创作书写的诗歌体裁。它有以下四个特点:第一,它是诗歌,所以是有音乐性的,所以它就一定要押韵而且是有节奏的;第二,它是用现代汉语书写的,只要是识字的现代人都可以看懂,最起码可以看懂字面的意思;第三,现代诗表达上经常使用长短参差不齐的句式,这是现代诗歌的“自由”的一个方面;第四,现代诗歌允许换韵,允许平仄韵字通押,允许少量的散文化的句子(不押韵句),这是现代诗歌的“自由”的另一个方面。
    现代诗在行文上,可以分行也可以不分行。但是因为现代汉语词多为双音节或三音节的,表达上不如文言文简练,所以为了方便阅读,通常分行书写。现代诗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也是有它的根基和本源的。现代诗的根基和本源就是中国的古典诗歌。
    诗歌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情感抒发的语言体现。语言是诗歌的载体。文字只不过是诗歌的书面记录符号而已。诗歌上自先周下至当代,文雅的如唐诗宋词,通俗的如陕北的“信天游”,之所以可以口口相传于甚至于最底层的不识字的民间百姓都会背诵吟咏,有形式上的原因,也有内容上的原因。首先,人们可以记得住,这是因为诗歌押韵有节奏感,读诵朗朗上口,这是形式上原因。几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诗歌无不如此。其次,诗歌反映了人们的内心世界,可以在不同时代的人们心中产生共鸣。这是内容上原因。遍观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无不如此。作者写诗自古都是用作者当代的语言来诵读然后创作。诵读是创作的第一步。我们今人读诗经楚辞可能感受不到它们的通俗,感受不到他们的美感,但是它们都是用当时人人可懂的语言来写作的。假如回到它们产生的时代,作者去朗读,听的人也许并不识字,但是他们却听得懂,哪怕是仅仅是字面的含义。就像现在的“现代诗”。而我们现在的现代诗是使用现代汉语创作的,也是通俗易懂的。古典诗歌的最古老部分例如诗经和楚辞也是押韵的,并且也多是长短参差不齐的句式,也是允许换韵和平仄通押的,那时候也没有孙子辈的所谓的“平水韵”。整齐的句式和押韵的规则(不是规律)是后来才产生的。可以想见,在诗歌最初产生的岁月里,那些流传千古的诗篇的作者,根本没有后来的音韵学知识,无法懂得“平仄”和“格律”,实际上当时也没有这些东西。所以完全可以这样说,形式朴素的现代诗,无非就是用现代汉语为载体创作书写的“古体诗”。上古时期,人们用他们当代的语言写诗,我们也是用我们当代的语言写诗。除了语音上不同以外,其他的方面都是根本相同的。现代诗歌的创作,其实就是抛弃南朝梁以来的格律枷锁,回归到中国诗歌产生之初的原生态而从事的返璞归真的行动。
    现代诗歌,应当保留诗歌的最基本特征,那就是诗歌的音乐性,具体就是押韵和节奏。但是如果这个基本特征都没有了,那就不是诗歌了。
    现代诗歌在作品的思想情感表达上,可以借鉴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切方法。现代诗歌,不仅要从南朝梁以前的古体诗歌汲取营养,也要学从南朝梁以后主要是唐以后的作品中汲取营养。中国古典诗歌,就像是大海,也像是母亲。中国现代诗歌要想发展,再现中国古代诗歌的辉煌,必须从中国古典诗歌中汲取借鉴。学习中国古典诗歌是创作中国现代诗歌的第一步。
   

 楼主| 发表于 2025-3-12 08:0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的要求:
    诗歌的写作,不仅仅要工于格律,不仅仅要精于形式,不仅仅要善于描写和抒情,更重要的是要能反映作者作处的历史时代的时代精神和时代使命。文学作品是有时代性的,它应当为一个时代的历史使命发出声音,否则就不是好作品,甚至是有毒的。华美的文采、细腻的抒情,这些从单纯的鉴赏角度来说,固然重要。但是文学作品的声音也很重要,有时候极为重要。许多人对徐志摩、林语堂、张爱玲等等人的作品倍加推崇,我却不以为然。如果他们那些人生活在我们当代,他们作品里的精美文字也许有值得学习之处。但是回望他们所处的时代,那时候中国几近亡国,那他们的作品就不值得推崇了,那些作品不过是那个时代的精神鸦片和精神砒霜而已。相比之下,鲁迅的作品就是有声音的,尽管他的作品并不华丽,但那是时代的声音,是当时中国人不屈和清醒的呐喊。而毛泽东的诗篇就不仅仅是时代的声音而已了,那是整个民族奋起的呐喊和战斗的号角。诗歌也是文学作品,所以诗歌也要有自己的声音。诗歌的声音,往往是诗歌的灵魂。诗歌可以是宣泄的工具,也可以是抒发的工具。诗歌应当激扬一切美的东西,鞭弃一切丑的东西。诗歌不仅仅是反映作者个人的情感感受,也应当反映时代的追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5-9-14 20:03 , Processed in 0.0625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5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