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讨论:原发性房角 关闭疾病的筛查与治疗策略 原发性房角关闭疾病(Primary Angle Closure Disease, PACD),包括原发性可疑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Closure Suspect, PACS)、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Closure, PAC)以及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 PACG),在亚洲人群中尤为常见。尽管PACG通常是双眼发病,但90%的急性病例表现为单眼发病,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的加剧,PACG的防治变得愈发重要。因此,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筛查和早期干预,对于降低PACG的发病率以及减轻其对社会医疗系统的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PAC的管理应根据临床类型(PACS、PAC或PACG)以及病理机制制定个性化方案,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是标准初始治疗方法,可有效缓解瞳孔阻滞,但对晚期PACG或广泛虹膜前粘连患者效果有限。研究表明,即便成功实施该手术,仍有部分患者存在残留虹膜-小梁网相贴,在这种情况下,激光虹膜成形术可能更为有效;对于激光及药物治疗无效的PACG患者,则需考虑手术干预;对于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可以选择单纯白内障手术、青光眼手术、联合手术或分阶段手术。 在合并白内障的PACG患者的治疗中,手术方案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晶状体状况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对于50岁以上的患者,优先推荐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以有效缓解房角关闭问题。而对于年轻患者或病情复杂的患者,则可考虑联合房角分离术或青光眼手术。研究表明,单纯的白内障手术不仅能降低眼压、加深前房,还能减少周边虹膜前粘连,尤其适用于晶状体增厚或短眼轴的患者,相比之下,小梁切除术虽然能更显著地降低眼压,但并发症较多,可能会加速白内障的进展。白内障手术在PACD/PACG患者中能够有效缓解房角狭窄,降低PACG的发病风险,并减少术后抗青光眼药物的使用,其降眼压效果优于开角型青光眼,主要是因为前房深度的增加及房水流出通道的改善。因此,单独的白内障手术可作为PAC/PACG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同时改善视力和控制眼压,必要时可进一步评估屈光人工晶状体的植入,以优化视觉质量并矫正老视等相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