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协议,乙方承诺第一周期减重甲方体重10%至15%,第二周期减重甲方体重9%至10%,第三周期减重甲方体重8%至9%(以此类推,最低包含6%),如未达标将继续免费训练。”刘彩说,但在实际训练过程中,这条约定形同虚设。训练营有带班教练和总教练,带班教练平时会和学员搞好关系,如果到期后没达到合同目标,总教练就会让带班教练用各种话术忽悠学员,这时带班教练就会打感情牌,说一些“咱们关系这么好,你别让我难做”之类的话。 29岁的上海市民吴月,最重时体重达292斤。她花4.2万元在当地一家减肥训练营报名了6个周期(每个周期28天)。 在营时间久了,吴月发现诸多不合理处:交费签约时,销售人员只告知减肥量,实际新人首月应减8%,后续每月5%,吴月合同本应是33%,却只签了30%,等她发现时合同已签无法更改;后期“掉秤”慢未达标,班主任要求其签废除合同文件,称是为班级荣誉和绩效,而签了后就无法享受合同约定的延期减重周期和退费权利。 记者调查发现,除“签约减重”条款形同虚设外,一些减肥训练营还会在签约时规避自身责任,拒绝退费,如规定“因学员个人原因导致提前退营,概不退费”。而实践中,到底什么算是“学员个人原因”,按照合同“解释权归营方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