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48|回复: 24

“五七道路”都要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3-20 06: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七道路”都要走

初中分班时出现很有趣的事情,我们二班的学生除了双胜街的其余都是我们这些城市周边的。这些周边地方都有一个通俗独特的名称,比如:鸡房子、大猪圈、万猪山、得鹿沟,西北叉等等。
说起这个“大猪圈”或“鸡房子”还真有来历。林业局领导早在50年代就意识到乌马河是一个“小老穷”,提出“跳出林业发展林区”的口号。于是建设了“万猪山”、“万鸡场”等养殖基地。后来在文革中养殖业逐渐萎缩,万猪山搬到城里变成了“大猪圈”,成为“屠宰场”。“万鸡场”也缩减到只有一栋房,改称“鸡房子”了,直至完全消失。后来这两个地方合并称为“文革街”,这个称呼只在官样文章里使用,民间依旧叫“大猪圈、“鸡房子”,一直延续到今天。就像北京“公主坟”名称一样,深入人心不可替代。
1970年8月全国都在贯彻“五七指示”,林业局把在大炼钢铁的废墟上建成的全省第一个农牧场,又顺应潮流改成了“五七干校”。对“五七干校",年龄稍大一点的人都不陌生,它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是为了“反修防修”的需要而建立的“改造”干部的场所。尤其是“造反派”夺了权,把“靠边站”和富裕人员下放干校劳动。说是“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似乎身上滚的越脏,心就越红。可实际上五七干校成为排斥异己,惩治知识分子和迫害干部的场所,大大损伤了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的自尊心和身体健康,助长了“知识无用”的风气。79年后各地五七干校陆续停办,遗留了“五七工”、“家属工”等一些后遗症。
我们学校也紧随大气候,走“五七道路”,学校实行九年一贯制,班级名称按部队编制称呼,我当时在七年二班,被称为七连二排。在全校向毛主席报捷时,八连的一排有邓老师领导的的小红炉、二排有齐老师领导的木工组、三排有杨老师领导的红医排……。七连的有三排的编筐组、四排的制药厂。唯独我们二排什么功绩也没有,同学们感到脸上无光。
随着走“五七道路”的深入,工宣队效仿抗战时期的“延安杭日军政大学中”的模式,竟然提出在离城镇七公里的校田地上,创办“五七抗大学校”。自愿报名,实行半工半读,提倡“行动军事化、劳动集体化、思想革命化”。因为只在我们这个年级(连)试行,后来改为“五七抗大连”。
我在同学们的动员下,第二批参加了抗大连。以后的日子就是和大家一起锯小树、和大泥、盖简易的校舍。这种教条而狂热的办学方式,遭到社会强烈批评,10月21日我们回到了学校,说是准备明年春三月重建,其实是一种托词。盖好的房子成为去校田地干活人休息的地方,不久拆掉了。抗大连虽然只存在了50天,但这个插曲唱响的是:学生时代一个美丽的弯道。
转年3月份初中毕业时,只剩下我们一些学习比较好、年龄小一些继续求学。可是在“开门办学”的影响下,我们也没有学到真正的东西,一晃两年过去,在73年冬季我们混到九年(高中)毕业,学生时代的喜剧最终散场,我们像一片叶子独立飘零,随风漫舞,飘向社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楼主| 发表于 2023-3-20 06: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七道路,就是落实五月七日发布的:五七指示而在全国开展下放劳动的活动。
发表于 2023-3-20 09:4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庶民君怀旧文字。问好!
发表于 2023-3-20 10: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庶民 发表于 2023-3-20 06:12
五七道路,就是落实五月七日发布的:五七指示而在全国开展下放劳动的活动。 ...

这样呀!都不知道五七是什么意思!~
发表于 2023-3-20 10: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文化大革命对大哥影响很大的说~
发表于 2023-3-20 10: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哥下过乡?
发表于 2023-3-20 10:2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时代的产物还有不少。比如:吃饭前要背一段语录。男女老少都跳忠字舞……
发表于 2023-3-20 13: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的印记,深深的刻在脑海里哦。问好庶民区长。
发表于 2023-3-20 15: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遥远的年代,于我们来说是记录在历史书上。
发表于 2023-3-20 16: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庶民;
1966年5月7日,毛泽东给林彪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后来被称为“五七指示”。

林彪同志:
你在5月6日寄来的总后勤部的报告,收到了,我看这个计划是很好的。是否可以将这个报告发到各军区,请他们召集军、师两级干部在一起讨论一下,以其意见上告军委,然后报告中央取得同意,再向全军作出适当指示。请你酌定。只要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条件下,军队应该是一个大学校,即使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条件下,很可能也成为一个这样的大学校,除打仗以外,还可做各种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八年中,各个抗日根据地,我们不是这样做了吗?这个大学校,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又能从事农副业生产。又能办一些中小工厂,生产自己需要的若干产品和与国家等价交换的产品。又能从事群众工作,参加工厂农村的社教“四清”运动;“四清”完了,随时都有群众工作可做,使军民永远打成一片。又要随时参加批判资产阶级的文化革命斗争。这样,军学、军农、军工、军民这几项都可以兼起。但要调配适当,要有主有从,农、工、民三项,一个部队只能兼一项或两项,不能同时都兼起来。这样,几百万军队所起的作用就是很大的了。

同样,工人也是这样,以工为主,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也要搞“四清”,也要参加批判资产阶级。在有条件的地方,也要从事农副业生产,例如大庆油田等。

农民以农为主(包括林、牧、副、渔),也要兼学军事、政治、文化,在有条件的同时也要由集体办些小工厂,也要批判资产阶级。

学生也是这样,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即不但学文,也要学工、学农、学军,也要批判资产阶级。学制要缩短,教育要革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商业、服务行业、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凡有条件的,也要这样做。

以上所说,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意见、创造发明,多年以来,很多人已经是这样做了,不过还没有普及。至于军队,已经这样做了几十年,不过现在更要有所发挥罢了。

毛泽东
1966年5月7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品读家园论坛 ( 鄂ICP备19005928号 )

GMT+8, 2024-5-18 18:50 , Processed in 0.04589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